細胞的自癒能力與佛性
■ 李豐(李豐病理中心負責人)

人們常開玩笑說:「人是肉做的,哪有不生病的道理?」對身為病理醫師的我來說,更精確的來說:
人是細胞組成的,若不好好善待細胞,哪有不生病的道理﹖」

其實人體的設計是很完美的,只要好好愛護,並不容易生病;
但是一旦生病了,由於細胞有自癒能力,身體也可以因此而恢復健康。

這種細胞的自癒能力,可從燙傷的過程得知。
有過燙傷經驗的人,即知道被燙傷後的部位會發熱紅腫,不久還會長出水泡。
因細胞內含百分九十的水分,當皮膚冒出水泡時,
表示表皮下的細胞組織被破壞了,細胞內的水分立即滲出以形成保護膜。

隨著壞死的細胞被血管運走,新生的細胞長出,慢慢地水泡會消退,
燙傷也就好了,這是細胞自身修復的過程,不需假借外力。
萬一,不小心水泡破了,表示皮膚的保護膜有了破洞,
細菌即有侵入的可能而引發感染,如此一來,就消耗細胞的修復能量,
導致復原的時間延後。

由於細胞具有自癒能力,因此,生病的人只要有足夠的休息,自然能康復。
然而,反觀一般人的習慣,卻必須仰賴吃藥、打針,才能獲得安全感。

甚至在台灣出現了愛吃藥的奇特現象,亦即不管身體是否有病痛 ,
總愛服用一些號稱「有病治病,沒病強身」的藥。
亂服藥、愛看病的結果,不但造成醫療浪費,也傷害自己的身體而不自知,
例如導致身體有抗藥性或過敏等。

細胞的自癒能力,就如佛法所說的「人人本具佛性」或「人人本具如來藏」,
只因執著而障閉了原本清明的本性,如何開發本具的佛性﹖
絕不能如生病亂投醫的一直往外尋找炫目的方法或盲從名師,
而是如細胞般的回復原來本具的清明,亦即回歸原來的本來面目 。

現代人生活忙碌、步調快速,所處的空間不管是住宅或辦公室,
大都是密閉空間,環境中又充滿有害的電磁波(例如電腦、微波爐、手機等),
導致我們的細胞含氧量不足,在顯微鏡下所呈現的是疲倦、變形的,
而不是應有充滿水與氧氣的圓圓潤潤形狀。

當細胞太累,即利用生病來抗議,要身體的主人多多注意身體健康。
但現代人將時間視為金錢,不肯好好休息,
只希望醫生開特效藥,要「馬上」見效,「馬上」可以恢復工作  。
此時,就算醫生想要當個善知識,告訴你好好休息不用服藥,
有人可能馬上換醫生,認為生病時怎麼可以不打針、不吃藥就會好呢﹖
其實,若仔細觀察,會發現本來感冒也許三天就好了,
因為吃藥、打針,可能要拖上一個星期才會好。

我常常聽到病人說他已感冒一個月了還不好,
有可能是由於自身的自癒能力已降低了,
猶如佛性又蒙上了一層灰,更看不清佛性。

如何提昇自癒能力或所謂的免疫力?

愈來愈多醫生呼籲大家應該多多親近大自然,
因為大自然是開放的空間,身體排出的廢氣可以被大自然吸收,
而大自然中的樹木會排出人體所需的氧氣,
與大自然進行了好氣壞氣的交換,讓人的氣體循環更好。
樹木還會散發芬多精(pythoncidere),
讓人的大腦產生腦內安多芬(endorphin),使得身體感到和諧(harmony)。

當下起毛毛細雨時,則最容易產生陰離子,因此,如果此時走入森林時,
將可聞到在清新的空氣中多了鮮活的感覺,使人感到更為舒適。 

除可從大自然獲得有助健康的和諧力量之外,禪坐亦具有相同的功能,
近年,科學已獲得實驗證明,人在打坐時,大腦也會分泌安多芬 。

所以當無法到大自然去時,別忘了可藉由打坐,
讓大腦多分泌安多芬,情緒也將顯得較安定。
情緒安定,體內免疫力自然升高,疾病自然不上身。

古代的高僧大德,選在深山裡修行,不無道理,
除了可避免外緣的干擾外,在大自然的懷抱下,
縱然物質條件不好,但對身體健康卻很有助益,色身的健康一有助於專心修行,
就如印度的瑜伽士,大都在深山洞穴修行,卻鮮少聽說他們有病痛之苦。

高僧大德是我們的善知識,除了引發我們的佛性,也教給我們健康的生活觀;
而一個好醫生就像善知識,重要的功能在於幫我們更認識身體,幫助我們維護健康;

一些醫療行為是不得不的緊急處理,
或僅是治標的醫護動作,猶如佛法的方便法門,
真正治本的方法,還是要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,並身體力行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vee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